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社區危險點 地圖網查得到

台北市衛生局,委託李明憲教授(左)結合Google Map技術創新開發「台北市安全地圖網站」,由本市學童、社區民眾發現校園周邊不安全後上網進行登錄,並以照片、地圖呈現。
記者王忠明╱攝影

台北市政府為了讓學童能安心上下學,針對校園及周邊環境創立「台北市安全地圖網站」,民眾或學童只要發現有危險潛在的地點,就可以拍攝照片上網登錄,提醒所有民眾都可以留意,減少意外事故發生。

台北市政府表示,全台首創的「安全地圖網」(網址http://subweb.health.gov.tw/TaipeiSafety/),是由市府委託東華大學李明憲教授,結合Google Maps技術開發的系統。

目前北市已獲得國際安全學校至善國中、成德、南湖,以及永吉、忠孝、萬福、雙連國小等7所學校參與「台北市安全地圖網站」登錄工作。

其中至善國中、成德及南湖國小等3校,在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及社區民眾合作下完成建置,並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安全學校的認證。

李明憲表示,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小至大學的校園死亡人數每年約700餘人,死亡因素包括交通事故、溺水,日前甚至有學生夜間撞到球網倒地死亡的個案,社區民眾或學童若留意校園或社區不安全死角,就可避免意外發生。

市府衛生局表示,今後全市國中小學都將儘可能納入這套安全地圖網,確保學生安全,進而擬定改善學童環境安全策略。

民眾進入網站後,選擇所要尋找的行政區及學校名稱,網頁上就會出現學校周遭的地圖,並標示出不安全的地點及現場照片,不管是交通或治安疑慮,都可一目了然清楚地點、危險原因。

台北市政府希望這套系統能從校園擴展到周遭社區,民眾只要發現周邊有危險的地點,可以先上網登錄電子信箱、姓名和電話,經系統認可後即可將自己拍攝的照片登錄上網,並說明危險原因,提醒社區學童及民眾注意。

目前Google Maps無法查詢校園內的不安全點,未來可望改善。此外,若不安全點的設施已經改善或新增,網頁也會以笑臉或哭臉符號呈現,提醒民眾。

【2008/12/09 聯合報】

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地理藏寶遊戲 瘋到台灣

「地理藏寶」遊戲的寶物,通常是鑰匙圈或玩偶之類的小東西,尋寶人找到後,要用盒中的紙筆記錄,證明尋寶成功。
圖╱玩家Jing提供
 
「地理藏寶」遊戲發燒,只要具備一般的GPS機器,上網查寶藏的座標,就可出發到野柳女王頭等景點找玩家藏的寶物。
圖╱玩家Jing提供

不用搭海盜船、不用到金銀島,廿一世紀的現代人只要一具GPS(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一台可以上網的電腦,就能享受全世界尋寶的樂趣。「地理藏寶」(Geocaching)遊戲在2000年從美國開始延燒,至今全球各地已藏了超過六十六萬個「寶藏」。這股尋寶熱,現在也已延燒來台。

「地理藏寶」是一個結合戶外休閒與尋寶樂趣的活動,「寶藏」可能只是一隻絨毛布偶、一個鑰匙圈,可是尋寶過程中,可以滿足人們戶外冒險的樂趣,找到寶藏,更可以實現兒時尋寶的夢想,現在已經漸漸成了圈內最夯的活動。

台灣地區目前共有兩百三十七個寶藏,玩家大約有一百多人。資深玩家RJT表示,經常參與尋寶活動的大約卅人左右,這些玩家來自各領域,有人是資訊工程師、有人在出版業、紡織業工作,也有家庭主婦,他們平均年齡大概卅、四十歲,而年紀最長的玩家已經超過六十歲。

遊戲玩家、台灣師大地理系副教授陳哲銘是為了教GPS相關課程才開始玩這個遊戲,玩法是:藏寶人先將「寶物」和筆記本、筆放在一個可以防潮的塑膠盒中,再將盒子藏在戶外某個地點,用GPS測得經緯度座標,再將座標上傳到Geocaching的官方網站上供其他「尋寶獵人」找。

獵人憑著寶物座標和藏寶人簡單的描述,靠GPS定位,以及事先規畫的尋寶路線找到寶物。找到後可以把寶物拿走,再放進自己帶來的小東西給後來的玩家,並在筆記本上留言,代表自己找到寶物的紀錄。

陳哲銘說,找到什麼寶物並不重要,「尋寶過程才是遊戲的樂趣所在」,找到難找的寶物時「非常有成就感」。他也指出,很多玩家藏寶的地方都是風景絕佳的景點,可能一般人並不知道,寶藏點則從北到南都有,簡單的可能就藏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裡,遠的可能就要跑到屏東墾丁,也許大家在尋找「海角七號」的時候,可以順便來尋一下「寶藏」。

【2008/10/13 聯合報】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印度指責「Google earth」成孟買恐襲幫兇

  • 2008-12-04 【中廣新聞╱陶泰山】

    調查孟買恐怖襲擊事件的官員指出,恐怖分子在發動襲擊時使用了「Google earth」的電子地圖。

    據美國(電腦世界)週刊報導,孟買警方的調查指出,這些恐怖分子曾接受過高科技訓練,會使用衛星電話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而「Google earth」在印度也一直飽受非議,因為「Google earth」上可輕易獲取詳細地圖恐會被濫用。

    針對此事,Google發言人說,「Google earth」的地圖可用於商業和政治,也可以供救援機構使用,這遠遠多於濫用情況。

    印度安全機構抱怨說,「Google earth」洩露了印度的國防和其他敏感設施。不過(電腦世界)說,上周被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並不在國防等敏感設置之列。恐怖分子可在「Google earth」上獲取的地圖訊息同樣也可以在孟買出版旅遊地圖上查到。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電子地圖成詐騙幫兇

  • 2008-11-11 中國時報 【李忠一╱宜蘭報導】

     電子地圖或GPS定位導航已經成為不少人必備的科技,但詐騙集團卻以此作為恐嚇、犯罪的利器!宜蘭縣警察局刑警大隊發現轄內有中藥行接到詐騙電話,由於地址外流,歹徒甚至用電子地圖查出相關地標,揚言「在你家等個三天三夜!」不但讓人心生畏懼,更提高詐騙成功機率。

     縣警局刑警大隊偵四隊長鍾志銘表示,上周宜縣有四、五家中藥行接到詐騙電話,歹徒操台語口音佯稱「有兄弟要跑路,最近手頭有點緊,要借跑路費用卅萬元。」如果不從,還會放話說「現在外面有兄弟在,發生什麼事可不要怪別人!」

     鍾志銘指出,接到電話的中藥行雖沒上當,但警方發現「愈是與歹徒聊天愈容易受騙!」他說,有人接到電話後得知是詐騙,反而與歹徒「抬槓」,但此時歹徒可能正在查詢電子地圖,一但言語上「得罪」對方,就會遭到恐嚇。

     「你不相信?」一旦受害者質疑,歹徒馬上會說「你家附近是不是加油站?」「對街是不是超商?」「往東兩百公尺是不是學校?」等語。

     鍾志銘說,資料外流不僅是電話,還有地址,以中藥行接到詐騙電話為例,歹徒疑似擁有詳載地址的業者名冊,一旦以電子地圖查出附近地標後,被害者常被對方嚇到魂不守舍,連出個門都擔心被「蓋布袋」。

     刑警大隊指出,網路上的電子地圖,或是電腦中的地圖軟體雖然方便,但以往曾發生一件讓詐騙集團破功的案例,歹徒向宜蘭市一位民眾恐嚇,並指「你家附近是不是有家派出所?」但該派出所已經搬遷,電子地圖卻還沒更新,這名民眾識破後,對方才急忙將電話掛掉。

     警方表示,多數的詐騙電話發話來源都是大陸,雖然歹徒透過電子地圖查閱地標恐嚇,但難保歹徒是「有備而來」,呼籲民眾接到類似的電話,可掛電話不要理對方,或記下接到電話的時間後報案,由警方調查發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