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地理奧林匹亞》野外考察 選手險迷路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全國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總決賽昨天在台灣師大舉行,參賽選手運用GPS衛星定位系統尋找目標後,朝向目的地前進。 記者林建榮╱攝影
台中曉明女中高三的林宜靜昨天拿著GPS從台師大出發,到同安街、汀州路二段等地野外考察,下午則參加地理知識的英文筆試,她和其他20多人都是全國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的參賽者,為的是爭取明年到日本參加國際賽的機會。

最後獲得金牌的是私立明道中學高三學生林芳如;銀牌有2位,分別為高雄中學二年級蔡興水及北一女三年級張韻琪,另有7位銅牌,得獎者經培訓後有機會前進日本,代表台灣參加2009年在日本舉行的第二屆亞太區域地理奧林匹亞競賽。

第七屆全國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個人賽,昨天在台師大舉行,30位選手來自全國各地,上午的戶外觀察實作是今年新增的測驗,參賽者要拿著GPS衛星導航系統、地圖回答問題,並繪製地圖,下午則為英文筆試。戶外觀察範圍為同安街到公館新店溪的河濱公園(舊時為古亭庄範圍),選手必須於2小時內,觀察並記錄地形與古亭庄的人文古蹟。

6個問題包括同安街從晉江街口後,開始有坡度的變化,原因為何?附近長慶廟的主神是什麼?而看似廢墟的紀州庵上的古蹟說明為何?此外,如果可以面見市長,將建議如何運用這座古蹟等。

新增的野外考察對熟悉選擇題型的學生而言,是一項高難度考驗,不少選手來自外縣市,即使靠GPS找定點,還是搞錯方向,在雨中迷路半小時,才正確找試題上的地點,但最後都在2小時內回到考場,並完成指定的觀察項目。

今年八月才在第七屆國際地理奧林匹亞競賽奪得銅牌的參賽學生張偉志,昨天也到場分享經驗。他表示,國際賽題目活躍,且多是開放式的問答題,考驗選手的組織能力,不過,台灣學生較少到戶外觀察實作,也是較弱的一環。張偉志受限於時間,未完成野外考察項目,但最後獲得銅牌,他也是我國首度在國際地理競賽上獲獎的選手。

至於今天原本要舉行第七屆全國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團體賽,因颱風順延到10月5日。

地球磁場》米勒畫的羊 為何全朝同方向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承宇】
如果你連上網路,打開Google Earth這個電腦程式,搜尋一下全球的大草原或大型牧場的空照圖,你可能會發現散布在這些地方的牛隻影像,大部分身體都會朝向地磁的南極或北極。
身體朝地磁南北極

畫家米勒的著名畫作「大牧羊女」中,羊隻幾乎都朝著同一方向低頭吃草,這可不是畫家為了構圖需要才這麼畫。根據最新的研究,多數牛羊會採同方向進食。 圖╱奧塞美術館收藏、史博館提供

這是一篇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歐洲的動物學家在檢視全球308個牧場以及平原地區的Google Earth空照圖中的8510頭牛後所發現的現象;他們也在捷克的225個地點,2974隻鹿的影像中,發現相同的結果。
這些動物學家表示,雖然空照圖的解析度無法仔細分辨這些大型哺乳類動物在吃草或休息的時候,頭究竟朝向地磁南極或地磁北極,不過大部分的身體確實與地磁軸的方向一致;他們也發現,在非洲以及南美洲的牛會比較偏「東北-西南」方向。
動物感知能力靈敏

最近更有科學家從衛星拍的地球照片中意外發現,成群的牛羊的身體會和地磁軸平行。 圖╱取自網路、google earth

這群科學家推測,這種現象有可能代表大型哺乳類動物對地球磁場也會有感應。在此之前,學者已經發現鳥類、烏龜、蜜蜂、蝙蝠等動物對地球磁場會產生感應。
台灣大學獸醫系副教授吳應寧指出,動物的感知能力確實都很靈敏,而動物行為主要是受心理與生理兩大因素的影響,牛在吃草及休息時身體會朝向地磁南北極,是否真的是大型哺乳動物的「正常動物行為」,還需經過長時間的實驗觀察才能斷定。
用最舒服狀態覓食
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組長趙明杰說,牛羊等大型哺乳類動物在大草原上覓食或休息的時候,會讓自己處於「最舒服的狀態」。牠們的覓食習性是:以最容易的採食方式,花最少的力氣,在最不受外界干擾的狀態下,吃到最多的食物。所以牛如果在吃草時,會讓自己處於受風面最小的位置。
他認為大型哺乳類動物的確有受地球磁場影響的可能,如果這個發現屬實,有可能是牛在順著地球磁場的方向時,「感覺比較舒服」。
趙明杰也指出,學界已經發現鳥類的遷徙有一部分是靠地球磁場的「導航」;同理,地球磁場也有可能會影響牛、羊、鹿等哺乳類動物的「方向感」。
方向感引導領域性
雖然這些大型哺乳類動物沒有長距離遷徙的需要,但是動物都有領域性,會用腺體、排泄物來畫分勢力範圍,這時候方向感就對動物很重要。趙明杰說,科學家觀察到了這種現象,或許可以假設地磁與大型哺乳類動物的方向感有關,但是其影響程度有多大,是主要原因還是輔助性質,須進一步探究。
他指出,在大草原或放牧場等大範圍的牛羊比較需要方向感;而圈養在小範圍內的家畜,由於草料都有固定的位置、活動範圍也小,所以相較之下受地磁「導航」的需要不是這麼大。
師大地理系副教授陳哲銘則對這個實驗的研究工具提出質疑。他指出,Google Earth的影像只保證是在三年內的衛星影像或航照圖,地圖上呈現的每個地方拍攝的時間都不一樣,且不同區塊的解析度也不同。
研究者可能只找到看得清楚的牛隻影像,但是忽略了地圖上解析度較低地區的狀況,在統計研究上可能並不符合隨機抽樣的原則,「不過這的確是以前沒看過的有趣現象」。
陳哲明認為後續後究應該針對不同品種的牛、畜養以及放牧的牛,或其他大型動物進行實驗比較,找出其中的因果關係或可能的影響因素。

地球磁場》沒羅盤、GPS 候鳥從不迷航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承宇】

鳥類,尤其是候鳥,在遷徙時的方向感自古以來,就讓人類感到很不可思議,在沒有羅盤、也沒有GPS定位的情況下,這些動物是如何進行長距離的遷移而不會迷路?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組長趙明杰說,鳥類遷徙時辨別方向的機制主要有三種:視覺定向、天體導航,以及地球磁場。

鳥類可以根據陸地上的地形地貌,像是海岸線、山脈、河川等地標,透過視覺觀察來決定方位。趙明杰說,這種視覺定向的方法,是「菜鳥向老鳥學來的」,靠的是經驗、記憶。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短距離、白天的飛行。

長距離、夜間的遷徙行動,鳥類就需要日月星辰的輔助。研究顯示,鳥類會利用太陽、北極星等天體來導航。而鳥類的生理時鐘也會不斷調整太陽及星辰與其遷徙路徑之間的角度,讓牠們能始終沿著一定的方向飛行。

天氣不好的夜間,鳥類要依賴對地球磁場的感應來定位。動物學家曾經在某些鳥類的腦部發現過氧化鐵的顆粒,過氧化鐵就是磁鐵,這些細小顆粒可能就是讓鳥類可以感應地球磁場的關鍵。

曾經有研究者在海鷗的頭上裝干擾磁鐵,發現其定向機制會被破壞;也有人在家鴿的頭上戴上電池和線圈,用電池改變電流通過線圈的方向,進而影響鴿子對磁場的感應。實驗結果發現,在有太陽的晴天,鴿子都還能藉觀察地形順利回巢;但是遇到陰天視野不好時,帶有人工干擾裝置的鴿子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用GPS 畫張自己的「旅行地圖」

GPS玩法千變萬化,現在流行的是用手機拍照,同時定位,用照片導航,畫一張屬於自己的「旅行地圖」,並且能和親朋好友分享。

GPS全球定位系統從最早的軍事用途,普及到車用導航、戶外休閒活動。現在,GPS更可以結合數位相機、手機,讓旅人把旅途中拍的照片,記錄下經緯度座標,當你分享上傳照片的同時,也完成了GPS定位,讓網友可以按圖索驥,跟著照片走。

除了高階相機內建GPS接收器外,也可以利用特定的軟體將GPS記錄下的旅遊軌跡與時間,和相機照片的時間進行同步化,讓每張相片都有一個拍照地點的經緯度座標。

由多普達推出的NaviGuide網站,是專門提供GPS旅遊分享的平台,可以讓玩家上傳個人的「座標相片」,並且進行「相片導航」:如果看到一張風景很優美的照片,不用問怎麼去,只要把相片的經緯度輸入GPS導航系統就可以了。而玩家也可以用Google Earth或Google Map畫出自己的旅行地圖,再把經過每個景點的照片放上去。

台灣師大地理系副教授陳哲銘有一次經約旦轉機到非洲突尼西亞開會,他把沿途經過地點的GPS座標輸到Google Earth上,再把每個地點的照片上傳與各點位進行連結;這樣不但可以清楚在地圖上看到這次旅途的足跡,更可以馬上看到在那個地點所拍攝的照片。

陳哲銘後來將自己的旅行地圖輸出成Google Earth的KML檔案格式與團員分享。陳哲銘說,這種共同分享、共同編輯的方式就是現在流行的Web2.0概念,讓大家共同留下完整的旅遊經驗。

【2008/10/13 聯合報】